Tensorflow基础教程6:深度强化学习,DRL

Tensorflow基础教程:深度强化学习(DRL)

  强化学习 (Reinforcement learning,RL)强调如何基于环境而行动,以取得最大化的预期利益。结合了深度学习技术后的强化学习(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,DRL)更是如虎添翼。近年广为人知的 AlphaGo 即是深度强化学习的典型应用。

  可参考强化学习基础以获得强化学习的基础知识。

  这里,我们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玩 CartPole(倒立摆)游戏。倒立摆是控制论中的经典问题,在这个游戏中,一根杆的底部与一个小车通过轴相连,而杆的重心在轴之上,因此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。在重力的作用下,杆很容易倒下。而我们则需要控制小车在水平的轨道上进行左右运动,以使得杆一直保持竖直平衡状态。

  CartPole 游戏

  我们使用 OpenAI 推出的 Gym 环境库 中的 CartPole 游戏环境,可使用 pip install gym 进行安装,具体安装步骤和教程可参考 官方文档 和 这里 。和 Gym 的交互过程很像是一个回合制游戏,我们首先获得游戏的初始状态(比如杆的初始角度和小车位置),然后在每个回合 t,我们都需要在当前可行的动作中选择一个并交由 Gym 执行(比如向左或者向右推动小车,每个回合中二者只能择一),Gym 在执行动作后,会返回动作执行后的下一个状态和当前回合所获得的奖励值(比如我们选择向左推动小车并执行后,小车位置更加偏左,而杆的角度更加偏右,Gym 将新的角度和位置返回给我们。而如果杆在这一回合仍没有倒下,Gym 同时返回给我们一个小的正奖励)。这个过程可以一直迭代下去,直到游戏终止(比如杆倒下了)。

  在 Python 中,Gym 的基本调用方法如下:

  import gym

  env = gym.make(\'CartPole-v1\') # 实例化一个游戏环境,参数为游戏名称

  state = env.reset() # 初始化环境,获得初始状态

  while True:

  env.render() # 对当前帧进行渲染,绘图到屏幕

  action = model.predict(state) # 假设我们有一个训练好的模型,能够通过当前状态预测出这时应该进行的动作

  next_state, reward, done, info = env.step(action) # 让环境执行动作,获得执行完动作的下一个状态,动作的奖励,游戏是否已结束以及额外信息

  if done: # 如果游戏结束则退出循环

  break

  那么,我们的任务就是训练出一个模型,能够根据当前的状态预测出应该进行的一个好的动作。粗略地说,一个好的动作应当能够最大化整个游戏过程中获得的奖励之和,这也是强化学习的目标。以 CartPole 游戏为例,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做出合适的动作使得杆一直不倒,即游戏交互的回合数尽可能地多。而回合每进行一次,我们都会获得一个小的正奖励,回合数越多则累积的奖励值也越高。因此,我们最大化游戏过程中的奖励之和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。

  以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深度强化学习中的 Deep Q-Learning 方法 [Mnih2013] 来训练模型。首先,我们引入 TensorFlow、Gym 和一些常用库,并定义一些模型超参数:

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

  import numpy as np

  import gym

  import random

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

  num_episodes = 500 # 游戏训练的总episode数量

  num_exploration_episodes = 100 # 探索过程所占的episode数量

  max_len_episode = 1000 # 每个episode的最大回合数

  batch_size = 32 # 批次大小

  learning_rate = 1e-3 # 学习率

  gamma = 1. # 折扣因子

  initial_epsilon = 1. # 探索起始时的探索率

  final_epsilon = 0.01 # 探索终止时的探索率

  然后,我们使用 tf.keras.Model 建立一个 Q 函数网络(Q-network),用于拟合 Q Learning 中的 Q 函数。这里我们使用较简单的多层全连接神经网络进行拟合。该网络输入当前状态,输出各个动作下的 Q-value(CartPole 下为 2 维,即向左和向右推动小车)。

  class QNetwork(tf.keras.Model):

  def __init__(self):

  super().__init__()

  self.dense1 = tf.keras.layers.Dense(units=24, activation=tf.nn.relu)

  self.dense2 = tf.keras.layers.Dense(units=24, activation=tf.nn.relu)

  self.dense3 = tf.keras.layers.Dense(units=2)

  def call(self, inputs):

  x = self.dense1(inputs)

  x = self.dense2(x)

  x = self.dense3(x)

  return x

  def predict(self, inputs):

  q_values = self(inputs)

  return tf.argmax(q_values, axis=-1)

  最后,我们在主程序中实现 Q Learning 算法。

  if __name__ == \'__main__\':

  env = gym.make(\'CartPole-v1\') # 实例化一个游戏环境,参数为游戏名称

  model = QNetwork()

  optimizer = tf.keras.optimizers.Adam(learning_rate=learning_rate)

  replay_buffer = deque(maxlen=10000) # 使用一个 deque 作为 Q Learning 的经验回放池

  epsilon = initial_epsilon

  for episode_id in range(num_episodes):

  state = env.reset() # 初始化环境,获得初始状态

  epsilon = max( # 计算当前探索率

  initial_epsilon * (num_exploration_episodes - episode_id) / num_exploration_episodes,

  final_epsilon)

  for t in range(max_len_episode):

  env.render() # 对当前帧进行渲染,绘图到屏幕

  if random.random() < epsilon: # epsilon-greedy 探索策略,以 epsilon 的概率选择随机动作

  action = env.action_space.sample() # 选择随机动作(探索)

  else:

  action = model.predict(np.expand_dims(state, axis=0)).numpy() # 选择模型计算出的 Q Value 最大的动作

  action = action[0]

  # 让环境执行动作,获得执行完动作的下一个状态,动作的奖励,游戏是否已结束以及额外信息

  next_state, reward, done, info = env.step(action)

  # 如果游戏Game Over,给予大的负奖励

  reward = -10. if done else reward

  # 将(state, action, reward, next_state)的四元组(外加 done 标签表示是否结束)放入经验回放池

  replay_buffer.append((state, action, reward, next_state, 1 if done else 0))

  # 更新当前 state大连专业人流医院 http://www.dlrlyy.net/

  state = next_state

  if done: # 游戏结束则退出本轮循环,进行下一个 episode

  print("episode %d, epsilon %f, score %d" % (episode_id, epsilon, t))

  break

  if len(replay_buffer) >= batch_size:

  # 从经验回放池中随机取一个批次的四元组,并分别转换为 NumPy 数组

  batch_state, batch_action, batch_reward, batch_next_state, batch_done = zip(

  *random.sample(replay_buffer, batch_size))

  batch_state, batch_reward, batch_next_state, batch_done = \

  [np.array(a, dtype=np.float32) for a in [batch_state, batch_reward, batch_next_state, batch_done]]

  batch_action = np.array(batch_action, dtype=np.int32)

  q_value = model(batch_next_state)

  y = batch_reward + (gamma * tf.reduce_max(q_value, axis=1)) * (1 - batch_done) # 计算 y 值

  with tf.GradientTape() as tape:

  loss = tf.keras.losses.mean_squared_error( # 最小化 y 和 Q-value 的距离

  y_true=y,

  y_pred=tf.reduce_sum(model(batch_state) * tf.one_hot(batch_action, depth=2), axis=1)

  )

  grads = tape.gradient(loss, model.variables)

  optimizer.apply_gradients(grads_and_vars=zip(grads, model.variables)) # 计算梯度并更新参数

  对于不同的任务(或者说环境),我们需要根据任务的特点,设计不同的状态以及采取合适的网络来拟合 Q 函数。例如,如果我们考虑经典的打砖块游戏(Gym 环境库中的 Breakout-v0 ),每一次执行动作(挡板向左、向右或不动),都会返回一个 210 * 160 * 3 的 RGB 图片,表示当前屏幕画面。为了给打砖块游戏这个任务设计合适的状态表示,我们有以下分析:

  砖块的颜色信息并不是很重要,画面转换成灰度也不影响操作,因此可以去除状态中的颜色信息(即将图片转为灰度表示);

  小球移动的信息很重要,如果只知道单帧画面而不知道小球往哪边运动,即使是人也很难判断挡板应当移动的方向。因此,必须在状态中加入表征小球运动方向的信息。一个简单的方式是将当前帧与前面几帧的画面进行叠加,得到一个 210 * 160 * X (X 为叠加帧数)的状态表示;

  每帧的分辨率不需要特别高,只要能大致表征方块、小球和挡板的位置以做出决策即可,因此对于每帧的长宽可做适当压缩。

  而考虑到我们需要从图像信息中提取特征,使用 CNN 作为拟合 Q 函数的网络将更为适合。由此,将上面的 QNetwork 更换为 CNN 网络,并对状态做一些修改,即可用于玩一些简单的视频游戏。